“陀螺”导演(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)是个墨西哥的鬼才,他的片子具有一种独特的魔幻主义风格,比如之前的《潘神的迷宫》《地狱男爵》,他还有本书《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的奇思妙想》记录了他的各种收藏和天马行空的想像。
而这部《水形物语》,情节也是一如既往的简单,冷战时期美国科研机构抓到了一直水中生物,而在机构中的保洁哑女与水中生物一见钟情,在机构要解剖生物之前,拼死就出了他,历经艰辛,爱情终跨越种群,修成正果。
影片除了杂揉了王子与公主、灰姑娘、人鱼等人类文明当中的经典童话象征之外,慢慢的复古风,除了冷战气氛、科幻情节还能找到秀兰邓波的踢踏舞,怀旧情结配合着漫画一般的画面色调,很容易将人带入一个亦幻亦真的境地。
表面上看,整部片子讲了个人鱼王子的爱情故事,但导演想要呈现的主题,并不止于此,简单的说可以看作是4个L——Life、Lonely、Love、loss。
意外让人生充满了意义
片中的一页日历上写着Life is butthe shipwreck of our plans. 而在人鱼出现之前,女主的生活却就像是一张重复的日程表,每天早上醒来,做早餐、洗澡、自慰、赶公车、打卡开工,到了晚上伴着闹钟入睡。的确,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是如此,百分之就是的时间,都是再重复昨天的事情。
但人鱼的出现,像是一个大棒,敲击了她的生活,突然一切变得有那么一些不寻常,从陌生到相识,到调情,再到共浴,生活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改变。似乎让女主和观众,忘掉了那个每天按时起床打卡上班的哑女,突然他的生活就如她头上戴的红色发带和红高跟鞋一样鲜亮了起来。
有的时候,我们会问,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,每天起床的动力又是什么。我们计划好了工作,计划好了一天的行程,这些plans有什么值得期待的?也许生活的意义,就是在于等待着一些意外的发生,在计划之外,不断的有东西在敲打着命运的窗户,让我们不停的修改着自己人生的计划,不停的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,正是在这种修改和审视之中,生活才变得有意义起来。
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标签
当被好友问及为何要救人鱼的时候,女主说从人鱼身上,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,而这孤独也像她自己一般。好友最初并没有答应女主的营救请求,可好友在外面兜兜转转,也没有发现能够跟他聊天说话的人,他发现他也是孤独的,除了女主他没有任何可以诉说的忍了。
女主的另一位好友,一个黑人大妈大部分时候充当了女主的手语翻译角色,而片中黑人大妈一直在跟女主唠叨,各种家庭琐碎,周边八卦。一个热心的表面,却掩盖不住那深深的孤独。片中的大反派,一心对付人鱼的那个狠角色,有漂亮的老婆,两个可爱的孩子,买了卡迪拉克新车,依旧难以平复心中的愤怒还有孤独。
人,生而孤独。所以我们才去寻找Love。
爱是身体的语言
片中的哑女无法说话,而人鱼也不会人的言语。他们的爱,在眼神,在触碰,在相拥当中,获得了完整的呈现。
如果说语言是灵魂的智慧,那么爱就是身体的语言。一笑一颦,都是爱。也许你可以描绘出一千种爱出来,但在这些爱的背后,都是人通过身体,说出驱赶孤独的语言。我,很孤独,我也,很孤独,也许我们可以在一起对抗孤独。
片名叫The shape of water,其实爱的形状,可能就跟水一样。你想要搞清楚爱,深受去抓紧的时候,爱却散落开来。当你义无反顾的全身投入的时候,就如沉溺在水中,爱把你深深的包围,甚至让你有些窒息。
爱,这种身体的语言,像水一样,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拥抱。一种无论条件,无论背景,不求回报的拥抱。我们在拥抱里,获得了慰藉,获得了安全,获得了一种不孤独的感觉,获得了去应付重复生活的勇气,和迎接生活中意外的力量。
失去才是人生的主题
孤独的我们,本能的要抓住所能拥有的一切,让自己显得没有那么孤独。我们也如此厌恶失去,讨厌分离。但就像意外一样,失去虽然也不是常常来袭,但他对我们的意义却多于得到,得到之后的失去,往往就成为人生的主题。
想想,捡到一百元的惊喜,和失去一百元的沮丧,哪一种更能能影响你?本性上来说,我们是一种畏惧失去的动物,甚至是恐惧。我们把失去看得如此之重,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现在以及曾经的拥有。
时间像一条河流,我们在其中穿行,其实什么也带不走。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额外多的,如果将失去看成是一种回归正常的体验,那么人生会变得有趣很多。
我们相爱,得到拥抱,然后分手,失去彼此。其实并不曾真的拥有彼此,而只是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。时光不会因为分手而破碎,将永远在时间的河流里熠熠发光。
也许我们觉得失去了,但回过头去看,那些失去的东西,仍在那里,是人生最精致的收藏。与其说是失去,不如说是暂停,是摁下快门的那一瞬间,让记忆凝固成艺术品,放置在我们生命的收藏柜中。
童话,往往有一个美好的结局,王子和公主最终走到了一起。
现实,却不断上演着得到和失去,我们正是在得到和失去的河流中,捡拾着生命的鹅卵石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