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边头的商号、货栈、店铺、摊担云集,南货北货、土产特产、各类生意应有尽有,行人商人、好人坏人、各种人物鱼龙混杂。
俗话说: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。每一行生意有自己的规矩和套路,行业内相互之间讲话或谈价,外面人听不懂搞不清内子,这种语言叫做行话,省城方言称为“局障”。(有些地方称局障为行话、切口、春点、黑话。)
我们熟悉的一些短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。如:
对一些行业和货物的描述,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。
还有一些姓氏也很有意思,如:
那个年代到河边头学做生意,要先拜老口子为师傅,请老口子带进门槛,否则搞不清套路,始终是个门外汉。
看了那么多是不是很有趣?不过其中一些运用方式我一直没想明白,比如说吴先生,难道应该口天子先生吗?哪位熟悉的朋友也可以教教辣妹。
<二>
还有一些运用的更多的短语,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有意思,不光外地人懂不了,就连长沙人听起来也是翻白眼。
乡下人吃豆腐莫放醋
这句话是嘲笑某人没见识。
讲的是一个乡里人到城里的馆子吃饭。饭店老板见乡里人点了豆腐,想起前一天没卖完的豆腐酸了,倒掉可惜,就对厨房里喊:“注意啊,一个乡下人点了豆腐,莫放醋啊。”乡里人听了不舒服,对老板讲:“怎么,看不起人,只你们城里人晓得呷醋啊,给我醋。”老板又大了声音对厨房喊:“那个豆腐你还是放点醋吧。”厨房里的就明白了,把已经酸掉的豆腐拿出来做了。
挂须
挂须指的就是吃面,面条挑起来,放到嘴边,就像戏剧演员里老生挂长须,所以,被称为挂须。
江都神少崴河先贡曲许
长沙生意人常用到的隐语。这些隐语,不仅是金号银号盐号等做大生意的人经常用到,湘江河边卖鱼的也经常用。生意人讲价的时候,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不按正常的说,而是相对应地说成“江都神少崴河先贡曲许”。讲这些隐语,别人就知道你是长沙里手,不会玩花样。
去杨裕兴或甘长顺等地去吃面。有些长沙老口子(里手),至今还会像几十年前一样,文雅地丢出这些话:带迅、带迅干、落锅起、容排。带迅,是指面条要熟而不烂。带迅干,是指不要汤。落锅起是指要生一点,在锅里滚一下就捞起。容排则是指要煮烂点,“容你拿根筷子,把面条排来排去”。
故意把水字省略,其实是要添水
有些老长沙,说话会故意省略他要说的那字。比如喝茶,有人说“添点屋檐滴(水)”或“套鞋沁(水)”,故意把“水”字省略,其实他是要添水。
说妻子,既不说妻子,也不说堂客,有文化的说“庄子试(妻)”,没什么文化的,说“老汉驮(妻)”“八戒背(妻)”等。
画胡子和丽格朗
这两个词也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意思是情人。之前情人这个词,和别的地方一样,称为“野老婆”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蓉园路有家发廊,老板把店名取作“丽给郎”,后来警察把这个店查封了。
泥鳅听摸,堂客听呵
这话的意思是泥鳅要摸才抓得到,女人要哄才会听话。
例句:泥鳅听摸,堂客听呵,你脾气那么大,她何事会听你的?
骑马冇碰到亲家,骑牛碰到亲家
意思是风光的时候没被人看到,倒霉的时候就被人看到了。
例句:真的是骑马冇碰到亲家,骑牛碰到亲家。我刚才跳舞的时候她冇看到我,我拌高(音,摔跤)她偏偏看到哒。
屁眼里插拐棍
长沙特色的歇后语,还有“屁眼里插拐棍——拐哒场”,事情搞砸了的意思。
例句:早喊他做,他不做,现在好了,屁眼里插拐棍哒。
嘎玛(gama)不咬人,嘈人
指某件事虽然不会伤害到人,但很烦人。
例句:他说嘎玛不咬人,嘈人,三天两头来跟我乱策。
一皮黄菜叶子搭皮青菜叶子
指好坏搭配,多指男女婚配,安慰人或表示感谢时候用。
例句:一皮黄菜叶子搭皮青菜叶子,你就莫想哒,哈是咯样范(都是这样子)。
<三>
很多人对长沙话的第一印象就是“恶”!
的确,长沙话也许很难优雅地说,因为长沙人都恰得苦,霸得蛮,耐得烦,那种霸道和蛮横藏在骨子里。
想起家乡话,也许会有很多场景在脑海里出现:
或许是一个堂客们,以及即将成为堂客们的的细妹子,舞动着双臂,喷着唾沫星子,以“哎哟,我跟你港咯,那个墨子墨子”开场;
或许是一个小满哥挽着袖子,嚼着槟榔和你说,“你是有点宝白”;
或许是舔糖油粑粑的小妹陀,嗲嗲地说哼,“月亮粑粑,斗里坐个爹爹,爹爹出来买菜,斗里坐个奶奶…”;
或许是娭毑炒出来辣油是个冒的一碗辣椒炒肉,眯着眼睛说,“爱孙诶,莫看电视哒咯,来恰饭列~”
如果您能全篇看下来,简直相当于长沙话通过了六级考试。这些亲切的“长沙黑话”,从一群老长沙嘴里说出来,听着真是过瘾,还是那熟悉的味道!
▍本文内容来源吃喝玩乐在长沙,ID:changsha888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您告知
商务合作: | 0731-82077347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